视讯!名扬世界顶级装备,俄推出了BM-30式“龙卷风”新型齐射火箭系统有多强?
【资料图】
“龙卷风”是继“喀秋莎”、“冰雹”后,苏联/俄罗斯研制的第3代火箭炮系统。“喀秋莎”二战时名扬世界。“冰雹”火箭弹的稳定器结构技术广为传播。“冰雹”装备了56个国家的军队,影响程度仅次于AK-47步枪。但很快,“冰雹”的世界领先地位被米国的M270火箭系统超越。M270的射程虽与“冰雹”相同,但自动化程度超过了“冰雹”。M270系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显示了威力,冲击了市场。俄罗斯岂甘落后,尤其是在发明多管火箭炮的地方。终于,俄推出了BM-30式“龙卷风”新型齐射火箭系统。
龙卷风火箭炮的设计型号为9A52,整个系统的设计局型号为9K58,由位于俄罗斯图拉市的(Tula)合金精密仪表设计研制,该设计局也是BM-21、BM-28火箭炮系统的研制者。9K58系统于1983年设计定型,1987年入役,最初为14管,1990年2月在吉隆坡举办的亚洲防务展览会上首次公开展出时变为现在的12管样式。该炮被北约称为M1983型,是苏联(包括俄罗斯)最大口径的火箭炮,主要装备苏联军属远程火箭炮兵旅,每旅下辖3个营,每营下属3个连,连各装备3辆9A32型发射车和1辆9T234-2装填-运输车,全旅共27台发射车。龙卷风火箭炮旅主要担负军作战地域内的火力支援,压制和歼灭有生力量,摧毁装甲目标、炮兵连队,同时也可加强到主要进攻轴线师以提高突击火力密度,打击正面之敌集团军的前沿机场、军师指挥所、仓库。龙卷风系统采用了多种无控和末制导火箭弹。
共同特点是采用了初始段简易惯性制导,还采用姿态控制、弹体旋转稳定和自动修正技术,火箭弹的散布精度技术。通过弹上的自动修正系统、陀螺定向仪和燃气控制系统三者配合使射击精度大为提高。当火箭弹发射离开导向管后,尾端的弹翼自动张开,控制弹围绕纵轴自旋,以减小风力对飞行弹道的影响。在飞行过程中,还可通过高压气瓶推动液压动作筒控制火箭弹根据弹上传感器获得的姿态信息修正弹道。通过这些措施,可将误差控制在射程的0.21%之内:其密集度指标与传统火箭炮相比提高了3倍,达1/300×1/300,接近普通身管火炮的精度。最大射程上的横向圆概率偏差(circular-errorprobable,CEP)平均为100-120米,纵向误差为220米。齐射时,1台发射车能在38秒内发射完12枚火箭弹,覆盖672000平方米的区域。虽然口径增加不多,但精度上的巨大提高使得龙卷风系统的打击威力大大增加,6辆发射车的齐射威力就相当于以往2个旅9K57飓风火箭炮的效果。按照苏联装甲兵作战教令,对于突破正面的师要予以火力、兵器等诸多方面的保障,因此对主要方向上的营加强配备,每营配2辆弹药装填车情况下可实施连续多次齐射。
在装备之初,9K-58系统仅有1种装备爆炸装药的9M35F高爆弹头的9M55A火箭弹,该弹用于攻击轻型装甲车辆、防御工事或人员,射程虽然远但杀伤威力和打击灵活性不足。为提高作战威力和军售竞争力,俄罗斯近年来研制了不少新型号的火箭弹和战斗部,在多次国际武器展上频繁亮相,为龙卷风系统打出了响亮的牌子。
虽然从9K58到9K58-2只隔了2年多,但现在龙卷风系统基本都改进到了9K58-2标准。9K58型和9K58-2型从外表上看基本无差别,区别主要在弹药射程和战斗部类型上。9K58的各型弹药射程为70公里。9K58-2的火箭弹换装新型火箭发动机后射程提高到90千米,此外改进了弹上部分细节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射击准确性、减少火力准备时间。其实该设计早在苏联解体前夕就已经提出,主要是针对美军陆航和空军的前沿机场。当时第一次海湾战争刚结束,西方大肆宣扬美制AH-64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苏联庞大的坦克集群似乎在一夜间便成为废物。为了保证自己进行常规战争的核心力量坦克在战场上能顺利突击、消除其天敌反坦克直升机的威胁,必须以密集、猛烈的火力将美军直升机消灭在机场或前进基地中。合金设计局按照苏联陆军的要求设法增加龙卷风系统的射程,起初的设想是增长火箭弹体长度,增加推进剂装药量,引进当时苏联对SA-10系统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改进的成果,将射程提高到150千米(SA-10D型的5B55R导弹射程75公里,E型的48N6E导弹改进发动机后增加到150公里),但在提高射程的同时也必须对定向管、车体大梁、稳定千斤顶位置等进行诸多改进,权衡利弊后合金设计局还是放弃了这一设想,转而采用保守但改动量小的90公里方案。
责任编辑: